
移动社交时代,人们7天24小时在线可连接,营销人却依旧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受众进行深度沟通;看电视也会瞄手机、看视频也会发弹幕、看kindle也会分享批注,人均拥有并使用的屏幕数量越来越多,时间与专注却被不断蚕食,所有精心打造的传播都可能被当成鸡同鸭讲而关掉;或者更糟,从一开始就被无视;如何才能无缝连接受众?怎样才能全程陪伴他们体验旅程?
什么是场景营销?

利用随时可能出现在消费者身边的媒体及其他服务,根据消费者所处的时间(Time)、地点(Place)、环境(Occasion)的不同,即时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不同TPO之下不同消费者即时的具体需求;当我们进行场景化营销的时候,其实是在进行一种维度的转变:
当我们从年龄、性别、爱好、地域、收入等指标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时,我们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自身;而当我们通过具体的场景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时,我们关注的是客观的环境,也可以说,我们不再关心消费者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我是谁”,而是聚焦到具体的一个小的场景下“我是谁”。
而这种聚焦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实现(因为这需要更多、更全、更准确的消费者数据搜集和处理),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兴盛的当下,场景化营销才会如此流行。
曾受限于技术实现的难度,我们把消费者的体验旅程是“需求-购买-使用”三步走, 营销也面临着分离的尴尬,所有的努力基本都集中在“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以及“当他们下次在渠道进行购买时能回忆起我的产品及品牌”上,效果如何,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例如央视5套中超决赛直播夜,绝对是黄金时段,其中C罗代言的去屑洗发水广告,你绝对有印象,或许因为C罗,因为广告创意,你忍住没换台,看完了一整只广告;或许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总是在电视、户外、地铁、杂志等等媒介上看到这款洗发水的广告,它触及到你了吗? 你被他追的感觉无处可逃,可是等你的洗发水用完了,去超市的时候,可能又是好几个月过去了,你还会记得它么?营销的努力做了这么多,你可能终于凭借心里残存的那一点印象,没有被竞品的包装搞混,没有被竞品的促销吸引,正确拿起了这瓶洗发水放进了购物车;
不管是需求、购买,还是使用,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太长时间、太多媒介、太多地点环境的转换,这让每一次营销的努力都充满随机,难以接续;然而更要命的是,平时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一款洗发水,在非需求场景进行沟通,被浪费的可能不只是媒介预算,更是营销人绞尽脑汁想出的策略洞察与创意;随着五大技术元素合力而成的场景营销的实现,将在移动社交时代改变这一窘境,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消费者的发梳(传感器)将自动识别和记录消费者头发与头皮的状况(大数据),同时预测它们生长状况,据此推荐更适合消费者的洗发水,消费者只需要在和这个洗发水品牌互动中(社交媒体)点击一个确认,现有洗发水空瓶之前就可以轻松送到家里(定位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实时获得了最适合他的洗发水产品,他不用做功课,不用烦恼选择,也不用担心洗发水多久会用完,这体验之顺畅甚至让他在还没意识到自己需求存在的时候就已经获得满足;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