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联网中,物体和物体“沟通”,也需要一个标准。“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有专家预言,“未来10年内,顶多十几年的时间,物联网一定会像现在互联网一样高度普及。”物联网现在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标准。

标准就好比一种交流规则,如同说话的通用语言,如果标准不一样,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物联网的建设就会面临巨大的困难。目前欧美等国家都想尽早推出自己的标准。谁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可以向全世界推销符合标准的技术设备。“我国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一定要达到全球通用。目前,已经在制定EPC编码标准,要考虑将许多已在实施应用的编码都归纳在一起,兼容起来,所以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编码的问题,而是一个编码体系的问题。

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现实方法,我们就会发现物联网离我们并不遥远了。EPC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平台,它并不是摒弃当前的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如何将当前应用的编码方法与标准整合进去。

从一维条码到EPC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过渡和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被管理的EPC实体对象的具体情况,结合它的使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信息载体。譬如,单件物品如果本身价值不高的,采用二维码标识;对较贵重物品或需同时识读的物品则采用射频技术和二维码同时标识;货运单元或多个目标需要同时识读的,就采用可远距离识读的电子标签等。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它们编码的规则进行规范和统一。